技术与平台
核心技术 技术平台 技术团队
- 学术委员会 - 技术指导委员会 - 核心研发团队

公司组建了一支以本源功能材料研究院院长(吴海强)、副院长(陈旭东)为核心带头人的研发团队,设有学术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

傅强
傅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博士学位。1995.1-1997.12美国阿克隆大学博士后,1999.8-2000.9德国Freiburg大学洪堡学者,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副理事长;2010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国家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3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际期刊Polymer副主编,国际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国际编委,国内期刊高分子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功能高分子学报等杂志编委,亚洲聚合物加工学会AWPP执行委员会委员。
傅强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聚合物共混改性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负责承担科技部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重大国际合作、重点和面上、教育部、四川省科委等多项科研课题,以及与企业合作的研发项目。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被SCI收录400余篇,累计SCI他引15000余次。获准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2014-2019年每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材料类);获国际著名高分子期刊Polymer“冯新德高分子奖”最佳文章奖(2009和2020);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2017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邀请报告荣誉奖(2007)。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0);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1999);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和宝钢优秀教师奖(1999);编写专著一部。
张先正
张先正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IUSBS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ellow (FRSC)、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金奖、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担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主编、Materials Today、Molecular Pharmaceutics、中国科学-化学、高分子学报、化学学报、功能高分子、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胶体与聚合物等国内外期刊编委。已在Nat. Biomed. Eng.、Prog. Polym. Sci.、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JACS、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ACS Nano、Adv. Func. Mater.、Biomaterials、Smal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0多篇,其中IF>10的160多篇。SCI他引17000多次,H因子70。2015年-2019年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材料科学)。参与撰写学术专著4部(共4章)。申报国内外专利20余项,部分专利已转让。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杨槐
杨槐
北京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系主任、副院长、终身教授,负责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科技部平板显示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和重大项目、教育部博士点优先发展领域课题、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等50余项。在《Adv. Mater.》、《Adv.Funct.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0余项,已获80余项授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0年,第一获奖人)、第十三届冯新德高分子奖最佳文章提名奖(201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2016年,第一获奖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5年,第一获奖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2014年,第一获奖人)、第五届冯新德高分子奖最佳文章提名奖(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建龙讲座教授”(2007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等。
封伟
封伟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年)、天津市“杰出人才”(2018年)、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年)、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等。
周永丰
周永丰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第一完成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第二完成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8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年,第二完成人)、中国化学会-约翰威立出版公司青年化学论文奖(2006年)等。
谢续明
谢续明
清华大学化学化工系教授、博导,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微纳米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副理事长、高分子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及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常务理事;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卓越研究生院国际顾问;曾任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等;《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副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Materials》、《Polymers》、《功能高分子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中国塑料》编委,《机械工程材料》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任《高分子学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等编委,发表论文 230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220 余篇,论文被引用了5千余次(Web of Science)。合译著1部,参编专著4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多项,其中PCT专利3项。迄今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共13项(负责11项)。与美国的宝洁公司、陶氏化学公司、国民淀粉公司、日本的日立化成公司、大金工业公司、三菱重工公司、韩国的晓星公司以及国内一些企业均有过合作,其中与有的国际公司是长期合作、并且部分技术已经在这些国际大企业实现了产品化。例如与日本公司进行的聚醚醚酮改性树脂的研发成果,日本报纸《日经产业》新闻等以“可代替金属的树脂开发”等为题进行了报道。
« 1 2 »
CopyRight © 2023 本源精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1685号-1